中證網訊(記者 常仙鶴) 4月份,央行公布了2017年3月份的貨幣資產負債表,3月末貨幣的總資產較1月末下降了1.09萬億,雖然僅相當于央行總資產的3.13%,但央行總資產絕對量的收縮仍然引起了市場的深度擔憂。富榮基金固定收益負責人于濤對此表示,預計2017年3季度之前大概率會持續金融去杠桿的壓力狀態,但當前的經濟基本面也不支撐較大力度的貨幣緊縮,因此,中長期來看,央行縮表的持續性和力度有待觀察,一旦經濟增長低于既定目標,政策基調則可能重回保增長,央行可能重回寬松。
于濤認為,此次市場對于央行縮表的擔憂,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是,此次縮表是否具有更明顯的主動意圖以及收緊貨幣政策的目標所在;二是,最近美聯儲開始唱出縮表計劃,其縮表帶來的貨幣緊縮效應對金融市場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市場非常擔憂中國央行的縮表也會帶來對國內金融市場的類似沖擊。而事實上,中國央行的縮表歷史上發生過多次,但央行縮表并不對應著必然的緊縮,相反,歷史上的央行縮表多數對應著貨幣政策的放松,個別時期還走出了債券的牛市行情。
于濤表示,央行此次“縮表”即使帶有主動意圖,其本身資產負債表也不具備大幅“縮表”的基礎和必要性,央行“縮表”也不是中國央行的重點政策工具。央行的緊縮效應是相對溫和的,其對金融市場的沖擊相對有限或風險可控(易綱曾發言提到,去杠桿首先要穩杠桿)。在央行“相對溫和”去杠桿的政策框架下,全社會貨幣總量仍會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長,商業銀行總資產仍會保持一個合意的增速(如10-15%),不會或較小可能帶來超預期的緊縮風險。但一行三會等監管機構的聯合去杠桿包含了很多行政手段,對影子銀行的規模和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影響較大,會直接打擊貨幣乘數,可能影響到影子銀行的存量規模,大幅降低商業銀行資產增速。
“因此,更加需要關注和擔憂的,是商業銀行的‘縮表’以及影子銀行的‘縮表’風險。”于濤表示,影子銀行充當銀行的通道,接受銀行資產的委外管理,主要通過銀行資金來開展業務。在監管政策的持續打壓下,影子銀行通道業務在禁止嵌套、穿透原則的要求下,存量金額可能大幅萎縮。委外管理業務,由于未被定義為違規,長期來看仍有發展,但短期內在打擊套利的背景下,新增難度極大。商業銀行整個行業的“縮表”風險仍然不高,個別銀行“縮表”不可避免。
不過,于濤也指出,在短期經濟企穩,PPI維持高位的情況下,央行將金融穩定作為政策重點,實施緊縮的動力較強,預計2017年3季度之前大概率會持續金融去杠桿的壓力狀態。但由于中國經濟仍然處于潛在增速下臺階的轉型階段,基本面不支撐較大力度的貨幣緊縮,因此,中長期來看,央行縮表的持續性和力度有待觀察,一旦經濟增長低于既定目標,政策基調則可能重回保增長,央行可能重回寬松,一行三會的聯合去杠桿力度也可能減弱。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