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供給收縮趕上需求復蘇,價格信號被激活。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市場反彈后幾度浮沉,歲末部分品種走出突破行情,再度引領反彈高潮。截止12月1日14:30,部分代表性商品收益率如下:
數據來源:Wind
與上半年反彈的原因有所差別,持續多年價格下跌導致供給收縮基礎還在,但以房地產為代表的需求帶動已經明顯好轉。
中國房地產市場盡管遭遇政策調控,但對投資和消費的滯后拉動效應開始明顯體現。固定資產投資中地產投資增速逐月提高。
數據來源:興業證券
下游家電銷售也明顯回暖。
從歐美兩大經濟體看,負利率或低利率貨幣環境下房價信號節節攀升,地產需求拉動可期。
數據來源:Wind
景氣明顯升溫的大宗商品市場大年,問題來了:1、減產可以復產,供給收縮基礎是否會減弱;2、中國遭遇房地產調控,未來需求減弱能否由歐美印增強而抵消;3、低利率或負利率貨幣環境下房價泡沫是否引發歐美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
從供給看,時間拉長是順價格周期而波動,如下圖銅價為例。
從供給歷史看,長周期供給不足以產能設備折舊老化、資源枯竭以及蕭條期破產重組等為可觀察信號。2011-2014年為上游礦業供應商資本開支高峰,簡單按照開支高峰過后1年以上才能轉固定資產,按照固定資產平均使用年限8-10年計算,潛在供給相對充足。行業內大規模破產重組也還比較少見。所以價格還得看需求。
基于幾大經濟體需求分析,中國需求影響力較大,尤其是基本金屬有壓倒性影響。
因而中國房地產調控對大宗商品需求負面影響,預計在明年下半年開始體現出來。在中國需求穩定前提下,歐美印增長對大宗商品邊際需求影響才可能有強烈提振。低利率或負利率貨幣環境下房價泡沫是否引發歐美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這可能也是明年爭議話題。房地產作為周期之母,也是觀察大宗商品需求風向標,明年不確定性會增強。
從大宗商品長周期(見下圖)看,每一輪筑底階段(蕭條期)需要七八年時間去平衡供需關系,今年可能才是第一年,小周期只能根據經濟周期脈搏把握波段機會。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